自从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大规模应用,当代传统中的学校老师之地位便开始受到质疑。原因很简单,从信息视角看,老师的工作表现为在校园中向学生们传递某种经过程序挑选、精炼和标准化之后的信息。从这个视角看,校园中的计算机显然具有传递信息的替代作用。
如此形势之下,教师何为?我思想这个问题超过10年以上,多次想写一篇长论文回答该问题,一直没有想好,故而迟迟未能动笔。
互联网兴起之后,ICT传递信息的形式、数量以及方便程度大大提升。其中,一个重要变化是信息传递过程不一定在校园中完成。之后,移动互联网让该过程突破静止状态,学习者(不一定在学校的学生应该被称为学习者)在运动中可以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、进度和深度。
我们想一个问题,可以帮助理解类似冲击:B站Up主,尤其哪些收费的知识Up主,他们/她们是老师吗?当然,TA们不在校园,而是在线。TA们并不创造新知识,而是对既有知识重新组织,使之更有吸引力,能招来粉丝/顾客点击、听课,以此赚取收入。这里有两个重要问题:1)教师与校园是二位一体的吗?2)教师不用生产新知识,而仅仅传播新知识吗?
实际上,很多在校园的教师慕课,也在线上供人学习,比如一度很火的网易公开课。慕课教师与UP主有什么区别呢?看起来,慕课教师主要不靠慕课维持生计,更不会将教学精力花在线上与学习者交流。与之相反,Up主要与粉丝紧密互动,倾听粉丝的声音,回应粉丝的关注。很多成功的Up主,会组织线下的交流会、读书会、分享会加强交流,也能获得更多的收入。
进入AI时代,AI机器人可以完全代替教师完成知识传递的工作。此时,B站Up主可以完全被虚拟人所取代,而传递信息可以交给ChatGPT、DeepSeek来精选和组织。大家想一想,现在照着PPT念的老师很多,也不与学生互动,被AI机器人替代根本不会让人觉得奇怪。在一些科幻中,甚至有人想象以后人不用学习,脑机接口直接把知识就上传了。